柴油发电机组起动方式和辅助系统特点
摘要:柴油发电机组的起动方式多样,根据设备功率、应用场景、自动化程度和设计要求而有所不同。其中,辅助起动系统的核心目标是解决低温导致的物理限制,功能包括热管理(预热塞/加热器)、摩擦优化(缸体/机油加热)、燃烧改良(起动液),合理选配并规范维护启动装置和辅助系统,可确保柴油发电机在严寒、高海拔等极端条件下仍能即时响应,保障电力供应不间断。
一、 主要起动方式及其特点
1、手动起动 (Manual Start)
(1)原理: 通过人力操作(如手摇曲柄、拉动绳索或杠杆)直接转动发动机曲轴,使其达到起动转速。
(2)特点:最简单、最原始: 无需外部能源。适用于小型、便携式(通常<10kW)柴油发电机组,如家用备用、园林机械、小型水泵等。
(3)优点: 结构简单,成本低,不依赖电池或电源。
(4)缺点: 费力,对操作者体能有一定要求,起动成功率受操作技巧影响,不适合大功率或频繁起动机组,无法实现自动化。
2、电起动 (Electric Start)
(1)原理: 如图1所示,利用蓄电池供电给起动电机(俗称“起动机”),起动电机上的小齿轮与发动机飞轮齿圈啮合,由电机产生的巨大扭矩驱动发动机曲轴旋转,达到起动转速。
(2)特点:核心部件为蓄电池、起动电机、起动继电器/电磁开关、点火开关(或控制信号), 广泛应用于从小型便携式到大型固定式(甚至兆瓦级)的柴油发电机组。
(3)优点:操作简便(只需按按钮或转动钥匙),起动迅速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ATS自动转换开关、远程监控系统等)。适用于各种功率范围(通过选择合适的起动机和蓄电池)。
(4)缺点:依赖蓄电池状态(电量、健康度)。蓄电池老化或电量不足会导致起动失败。需要定期维护蓄电池(充电、检查电解液/维护免维护电池)。在极寒环境下,蓄电池性能会显著下降,影响起动。
3、气起动/空气起动 (Air Start / Pneumatic Start)
(1)原理: 利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压缩空气通过起动阀按发火顺序直接进入气缸,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从而带动曲轴旋转。或者,驱动一个气动马达(类似电动起动机),再由马达带动飞轮。
(2)特点:核心部件为空气压缩机、高压储气瓶、空气分配器、起动阀(或气动马达)、控制阀。主要用于 大型船舶、矿山、油田、电站等场合的大功率(通常几百kW以上)柴油发电机组或主发动机。
(3)优点:起动扭矩大,特别适合大型高压缩比柴油机,不依赖电力系统(在电力完全失效时仍能起动)。在易燃易爆环境(如矿井、油库)比电起动更安全(无电火花),受低温影响相对较小(但空气管路需防冻)。
(4)缺点:系统复杂,成本高,需要额外的压缩空气源和储气设备,占用空间大。同时维护相对复杂和起动噪音较大。
5、液压起动 (Hydraulic Start)
(1)原理: 利用液压泵建立高压油路,驱动液压马达旋转,液压马达再带动发动机飞轮旋转。液压能通常来自手动泵、电动泵或蓄能器。
(2)特点: 核心部件为液压泵、液压马达、蓄能器(可选)、控制阀、油箱管路。常用于有现成液压系统的工程机械(如挖掘机、大型拖拉机)上的辅助动力单元,或作为特殊环境(如防爆要求高)下的备用起动方式。
(3)优点:可提供很大的起动扭矩,在特定应用(如自带液压系统)中集成方便。无电火花,防爆性好,蓄能器可在无电源情况下提供多次起动能量。
(4)缺点:系统复杂,成本较高,需要维护液压系统(防泄漏、油液清洁度),效率相对较低。
6、弹簧起动 (Spring Start)
(1)原理: 通过人力(或辅助工具)将强力弹簧储能,释放时弹簧的弹力驱动棘轮机构或齿轮系统,带动发动机曲轴旋转。
(2)特点:非常小众: 主要用于某些小型、特殊用途(如军用、极端可靠要求、无电无气环境)的柴油机。
(3)优点:完全不依赖外部能源(电池、电源、压缩空气),结构相对简单(比气动/液压),可靠性高,维护需求低。
(4)缺点:储能过程费力,通常只提供单次起动能量(需重新储能)。适用功率范围小。
图1 柴油发电机组电启动原理图
二、 辅助起动系统
无论采用哪种主起动方式,在特定条件下(尤其是低温),还需要辅助系统来提高起动的可靠性和减少磨损。柴油发电机组的辅助起动系统是确保机组在恶劣环境(尤其是低温)下可靠启动的关键技术。当主起动系统(如电起动)因低温导致机油粘稠、气缸压缩温度不足而失效时,这些系统通过预热关键部件或改善燃烧条件来提升启动成功率。以下是主要辅助起动系统的详细说明:
1、预热系统(核心辅助手段)
通过外部能源加热发动机关键部位,降低启动阻力并提升燃烧室温度。
(1)电热塞/预热塞(Glow Plug)
① 原理:安装在气缸盖预燃室或涡流室内,通电后电阻丝发热(可达850℃以上),直接加热燃烧室空气。
② 工作流程:钥匙旋至“ON”位时自动通电加热(仪表盘显示预热指示灯),持续数秒至数十秒(依温度而定),指示灯熄灭后启动发动机。适用-20℃以上中低温环境,小型至中型柴油机标配。
(2)进气预热器(Intake Air Heater)
① 原理:在进气管内安装电热格栅或PTC陶瓷加热器,加热吸入的空气。
② 优势:加热空气流量大,提升全缸温度均匀性。无接触燃烧室,寿命较长。适用30℃以上环境,常见于工程机械及卡车用柴油机。
(3)冷却液/缸体加热器(Coolant Heater/Block Heater)
① 原理:将电加热棒插入发动机冷却水道(或油底壳),循环加热冷却液,间接温暖缸体、机油及进气歧管。
② 效果:维持发动机温度在5~30℃,冷启动如常温状态,大幅减少启动磨损(机油粘度正常化)。适用-40℃以下极寒地区必备,需外接市电供电。
(4)油底壳加热器(Oil Pan Heater)
① 原理:磁吸式或粘附式加热垫贴于油底壳外壁,直接加热机油。
② 作用:降低机油粘度,减少曲轴转动阻力,加快润滑建立。
2、冷起动燃料辅助系统
起动液喷射装置通过化学手段改善燃料燃烧特性,适用于超低温或老旧发动机。
(1)原理:向进气管喷入易挥发、低燃点的起动液(主要成分为乙醚),降低柴油着火温度。
(2)使用方式:
① 手动喷雾罐:外接喷管临时使用(风险高,需谨慎操作)。
② 自动喷射器:集成控制器,启动时定量喷射(更安全精准)。
(3)风险警示:
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爆震、活塞损毁。禁止在预热塞工作时使用(易燃气体爆炸风险)。
3、机械辅助装置
减压装置(Decompression Valve)降低启动初期阻力,帮助曲轴加速。
(1)原理:手动杠杆临时顶开排气门,降低气缸压缩压力,使起动机轻松带动曲轴达到较高转速。释放杠杆后恢复压缩,靠飞轮惯性完成启动。
(2)典型应用:单缸农用柴油机、小型机组手动启动场景。
表1 柴油发电机辅助启动装置选型与维护建议
系统类型
|
适用温度
|
优势
|
注意事项
|
电热塞
|
-20℃ ~ 0℃
|
响应快,集成度高
|
高温易烧损,定期更换
|
缸体加热器
|
-40℃ ~ -10℃
|
全面预热,减少磨损
|
依赖外部电源,功耗较高(1~3kW)
|
起动液喷射
|
<-30℃ 应急
|
快速起效,成本低
|
严格定量,严禁滥用!
|
进气预热+缸体加热
|
<-35℃ 严寒
|
双重保障,可靠性最佳
|
系统复杂,需专业安装
|
三、 自动化启动系统与选型应用
1、自动启动系统
对于作为备用电源的发电机组,其起动过程通常是全自动的:
(1)自动转换开关 (ATS): 监测市电状态。当市电故障时,ATS向发电机组控制器发送起动信号。
(2)发电机组控制器:
① 接收到起动信号后,按预设程序执行:
② 控制蓄电池供电给起动电机(电起动)。
③ 控制预热系统工作(如果需要)。
④ 监测发动机转速、油压、电压等参数。
⑤ 在发动机达到稳定运行状态后,闭合发电机输出断路器。
⑥ 向ATS发送信号,切换负载到发电机供电。
⑦ 市电恢复后,执行停机冷却程序,切换负载回市电,然后关闭发动机。
2、辅助系统的控制与集成
现代化机组通过智能控制器实现辅助系统的自动管理:
(1)温度传感:根据环境温度自动激活预热流程。
(2)时序控制:先启动缸体加热器(如有市电),持续保温。启动时优先通电预热塞/进气加热器,延时后接通起动机。
(3)安全保护:禁止起动液与电热塞同时工作。
3、选择应用
(1)机组功率: 小功率手动/电起动为主;大功率电起动(需强电池)或气起动。
(2)备用电源/常用电源:电起动+自动控制系统是绝对主流。
(3)移动发电设备:电起动为主,有时集成液压起动。
(4)船舶、矿山、油田等工业大型机组:电起动或气起动。
(5)极端环境/特殊要求:考虑气起动、液压起动或弹簧起动的安全性/独立性。
(6)自动化要求: 需要自动起停必须用电起动系统。
(7)环境条件: 低温地区必须考虑预热系统;防爆区域优先气动或液压起动。
(8)成本与维护: 电起动综合成本(含维护)通常较低且方便;气动/液压系统成本高、维护复杂但有其特定优势。
总结:
电起动因其便捷性、可靠性和易于自动化的特点,已成为绝大多数柴油发电机组(从小型到大型)的标准和首选起动方式。手动起动仅用于极小功率便携机组。气起动和液压起动则在特定的工业、船舶或特殊环境的大功率应用以及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场景中发挥重要作用。弹簧起动则属于非常小众的方案。辅助系统(尤其是预热)对于确保在各种环境下的可靠起动至关重要。
---------------
■ 质量量方针
以最低的成本及时向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始终如一地满足或超出客户提出的标准和要求。
■ 获取资讯
了解更多柴油发电机组的产品动态和资讯,请关注康明斯官网,官方互联网发布渠道:https://www.sgfdj.com
- 上一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供电范围和时间要求
- 下一篇:应用于船舶上的柴油发电机组特点与优势